Last updated: 1 Sep, 2020

黎明之城背景资料 - Background

黎明之城希望在室利·阿罗频多教导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人类大同,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亲如一家。 母亲,1972年1月

黎明之城

这个建设中的城市位于南印度的科罗曼德尔海滨。创建这座城市的灵感来源于印度著名先知和灵性远见者室利·阿罗频多的愿景与工作。他的灵性合作伙伴母亲于1968年创建了这座城镇并拟定了《黎明之城约章》。室利·阿罗频多和母亲这两位远见者的著作,以及母亲为黎明之城给出的具体指导原则,对于深入理解黎明之城在尝试达成的目标甚为关键——它是一个致力于实现人类大同和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集体试验。


人类大同

室利·阿罗频多曾写道:“以目前的人类道德,尚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持久的人类大同。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心怀远大的抱负,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接近这个目标呢?人性的提升正是通过不断地接近并部分地实现目标,以一个个暂时的成功累积起来的。”

这一实相是黎明之城的核心所在,它恒久地鼓舞着居民们坚守这一信念。在我们所有的会议、商讨和规划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目标是多么的浩瀚和高远,因为……在这其中,我们须要找到本质的、内在的、完整的、真正的人类大同的途径,这是实现人类统一的唯一牢固基石。精神上的统一将产生心理上的合一,但这并不表现为思维或外在的一致。”


本地治理(又称“普渡切瑞”)

黎明之城选址南印度是因为母亲自1920年起就一直生活在本地治理。正是在本地治理的室利·阿罗频多修道院,母亲于1964年生起了创建黎明之城的构想。室利·阿罗频多和母亲都曾在他们早年的著述中表达过有必要启动一个集体试验——在某个时间点,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最好是以一座城市的形式——以便为要在世界显化的新意识搭建一个彰显它的平台,成为连接新旧意识的桥头堡。正式创建于1926年的室利·阿罗频多修道院是这方面的第一个尝试。直到1964年,母亲感觉到以更大的规模(即一座城镇)启动这样的大胆试验的时机来临了。

”Auroville”得名于对室利·阿罗频多(Sri Aurobindo)的敬仰,同时也有“黎明之城”的意思。这个想法也为印度政府认可和采纳。试验场所选在了本地治理附近。时机恰好,这个项目开始运作,各种支持纷至沓来。黎明之城创建仪式于1968年2月28日举行。


全球支持

从最开始起,黎明之城就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的一致支持,并先后于1966年、1968年、1970年、1983年、2017通过了支持黎明之城的决议。印度及海外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资助了多个发展项目;我们收到了欧美的基金会、黎明之城国际中心以及全球各地的私人捐款。居住在此的居民也一直在向黎明之城捐款,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这个项目。


各种各样的活动

黎明之城打算建造一个能容纳五万名来自世界各地居民的城市。目前有3218位居民,来自59个国家[1]。他们住在大小各异的100多个居民点,居民点之间和周围是泰米尔村庄和寺庙用地。周边泰米尔村庄的人口超过45,000人。黎明之城居民开展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植树造林、有机农业、教育研究、医疗保健、乡村发展、实用技术、房屋建筑、信息技术、中小型商业、城镇规划、地下水管理、文化活动及社区服务。


独立法人

1988年,印度政府通过了《黎明之城基金会法案》(Auroville Foundation Act)以确保它按照《黎明之城约章》所表述的内容发展。该法案确立了3个组织机构:理事会(Governing Board),与黎明之城居民协作,监督城镇的发展;居民大会(Residents Assembly)和国际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后者提供国际支持及在有需要时向理事会提供咨询意见。


对人类未来的信念

世界在快速改变并摸索重塑自己的新模式。黎明之城沉着地站在新千年的起点,蓄势待发,准备投入到发展和成长的新阶段;它也知道其代表的对人类未来之信念将重新绽放。

有关黎明之城更全面的活动情况,请访问黎明之城信息概览(Auroville A to Z)



[1] 译者注:这是截止2020年5月的统计数据Body goes here



Download 黎明之城背景资料_Background(中英文).pdf